|
酸雨和赤潮 |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大市场信息中心 时间:2008/7/24 浏览数:2667 【我要关闭】 |
|
|
|
水的酸度用PH值表示,中性水的PH=5.6,低于此值便为酸性水。当降水的PH5.6时,称为酸雨。PH值越低,则酸性越强。1872年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就提出酸雨术语,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瑞典和挪威等国最先出现强酸雨而对森林等造成破坏时,才引起对酸雨的广泛注意。 酸雨的成分很复杂,但已肯定酸雨主要由水、硫酸与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等主要成分组成。酸雨的形成机理更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不过也已肯定硫酸和硫酸盐由污染气体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硝酸与硝酸盐由污染气体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转化而来,而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是由人类和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排入大气中。 酸雨的危害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林业,强酸雨会破坏植物叶面,使作物和林木受伤害或死亡。酸雨会使湖泊酸化,当湖水PH4时,鱼类烂腮、变形、甚至死亡。酸雨对建筑物和其它物品亦会造成破坏。酸雨的分布甚广,目前全球有4大中心区,即西欧中欧区、俄国与东欧区、北美区、中国西南和中南与华东区。其中以北欧和北美地区酸雨的酸度最大。
赤潮是近年来日益增大的海洋生物灾害。1989年8月5日至10月14日渤海西部发生赤潮,面积达1300平方千米,使黄骅、沧州、天津、潍坊、莱州对虾减产,损失达2亿元。随着海洋环境污染、流域水体营养化和气候的变暖及少雨等自然变异,赤潮灾害有日渐加重的趋势。另外,由于海洋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在渤海周围及东南沿海都发生了严重的海水入侵,莱州湾海水入侵最大速度已达500米/年,使大片土地盐渍化,淡水变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携带各种有机物和无机营养盐的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是导致赤潮的根本原因。当海洋中的藻类浮游生物饥渴难耐时,人们给它们送去了美味佳肴——污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为了方便取食,浮游生物们霸占了水中的氧气,通过氧化分解作用,从营养物中摄取其生活所需物质。于是,在浮游生物和其它海体生物之间展开了一场“氧气争夺战”,争夺的结果自然是繁殖能力很强的藻类战胜了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们有些因缺氧窒息而死,有些因吸食了浮游生物,导致呼吸管堵塞而死,有些则因误食了有毒藻类中毒而死。可见,浮游生物们并不感激人们给予它们的丰盛的食物,相反,它们摧毁了一个又一个水产资源养殖场,并把魔爪伸向了人体,人们因食用被毒藻污染的海产品而中毒身亡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当人们把海洋当成了万能的垃圾场、肆意践踏蓝色文明的时候,海洋也以“赤潮”这种形式报复了人类。 一般说来,赤潮有红、白、黄、褐色,只是红色最容易发现,因此最先被载入史册。由于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同,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也各不相同。由于夜光虫引发的赤潮,海水为粉红色或深红色;双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绿色或褐色;某些硅藻类引发的赤潮呈黄色或红褐色;膝沟藻引起的赤潮,水色没有明显的变化。 |
 |
上一篇:
仪器仪表的用途
下一篇:
浅谈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
【返回顶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