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淡水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水质管理部分) |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大市场信息中心 时间:2008/7/24 浏览数:1817 【我要关闭】 |
|
|
|
"咸淡水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水产技术推广与开发项目,立项于1999年。现把该项目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池塘整治和培水 选择作咸淡水鱼类养殖的池塘应靠近河口近岸,有咸水源,具潮灌或提灌、排水系统,排灌分流。供水盐度变幅0·5‰-16‰,pH值6·8-8·2,水质符合国家渔用水质标准。每口池塘面积5-15亩,最大面积30亩,蓄水深1·8-2·5米,装备有增氧机,部分池塘还安置自动喷料机。 池塘的使用期为5-7年,满期后需进行干塘、暴晒、全面整治,包括加深、疏通好排灌系统,用推土机、挖泥机把池塘淤积的污泥推挖至堤面,加深池塘至深度为3-3·2米。实际蓄水深度保持2·5-2·8米,池堤坡比1:2·5。堤基面5米,主基面8米。 池塘使用一周年后,干塘、暴晒至塘底龟裂,除去污泥,然后纳水,施放生石灰100-150公斤/亩。池塘放鱼种前需"培水",养鱼即养水,池水能维持适当的微绿色或绿色,则养鱼已经成功了一半。水色和透明度是养殖业者鉴定池塘水质好坏的主要依据。咸淡水池塘养鱼的水色一般要调控以小球藻、衣藻和小环藻为主群体的绿、硅藻类,呈绿色或褐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要设法控制硅藻类、裸藻类和蓝藻类的过量繁殖;又要设法控制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徒长,使水色和水质保持相对稳定。
水质管理 项目的实施地点在珠江口沿岸池塘。珠江口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因而,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如何调控好池塘本身的小生境,就成为本项目主要的技术措施。为此饲养期间的水质管理实际上是把池塘的几个重要指标控制在一定的限量标准之内,包括水的透明度30-40厘米,pH值7·2-8·2,溶解氧高于3毫克/升,有机物耗氧量8-12毫克/升,氨小于0·1毫克/升,浮游植物总生物量20-30毫克/升;浮游动物总生物量8毫克/升等。为了使饲养池的水质相对稳定,除了适当添换水,启动增氧机外,可采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硝化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使有益菌落成为优势种群,保持良好、稳定的生态环境。斗门的试验池塘应用有益微生物池塘发病率相对比对照塘降低25%-30%。此外还可以使用底质改良剂,它既能净化水质,吸附各种残留物,又能沉淀螯合各种有毒物质,比如重金属离子等。
|
 |
上一篇:
印刷适性:有的放矢控制润版液pH值
下一篇:
农药残留仪测试要点
【返回顶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