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纤维、透光率、pH值与乌龙茶品质关系初探 |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大市场信息中心 时间:2008/7/24 浏览数:1803 【我要关闭】 |
|
|
|
成品乌龙茶中的色、香、味、形等品质因素的形成,是通过选择最佳嫩度的鲜叶,结合它的特殊制造工艺来实现的。鲜叶是茶叶品质的基础,做青时要求老嫩度适当,偏嫩或过于粗老,成茶品质都不好。人们通常是依靠感官审评来鉴定茶叶品质,本文拟通过测定茶叶粗纤维含量、茶汤的酸碱度及透光率,探讨它们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这对于开展茶叶的理化分析,减少人为审评误差且有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主要测试仪器 KL-016型酸度计测定茶场的PH值;721型分光光度计(波长440微毫米)测定茶汤的透光率;用恒温干燥箱及分析天平测定茶叶粗纤维含量。 (2)供试茶样 1991年、1992年安溪县茶叶公司乌龙茶毛茶收购标准样的一级二等、二级四等、三级六等,四级八等、五级十等样品。 (3)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采用粗纤维的总量分析法,包含α-纤维素,β-纤维素。称5克毛茶样(不磨碎)加1.25%的H2SO4200ml,在电炉上加热煮沸,保持微沸30分钟,并随时加热水,以保持总体积200ml和硫酸浓度。处理后,用加有100目尼龙布的玻璃漏斗抽气过滤。残渣用水洗涤3~4次,直洗滤至中性,吸滤至干后,加1.25%的NaOH200ml,同样加热煮沸30分钟,抽滤,水洗至中性,再用已知重量的11cm滤纸过滤,待水滤干后,用乙醇30ml洗涤茶渣粗纤维并滤干,再用30ml乙醚反复洗涤并滤干,连同滤纸放在铝盒中,置于120℃烘箱中烘至恒重。计算粗纤维含量(%)=[(铝盒重+滤纸重+粗纤维重)-(铝盒重+滤纸重)]÷(样 品 干 重)×100 (4)pH值、透光率的测定方法 ①茶汤浸提:按照常规审评方法冲泡,泡茶用水的pH值为7的沸蒸馏水;每杯用茶样3g,冲泡5min,用水150ml,冷却至28~30℃。 ②用KL-016型酸度计测定pH值,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透光率。
2 结果与分析 粗纤维含量、PH值、透光率与茶叶嫩度密切相关,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反应茶叶质量高低,如表1所示。
表1 粗纤维、pH值、透光率与乌龙茶品质的关系
┄┄┄┄┄1级2等┄┄2级4等┄┄3级6等┄┄4级8等┄┄5级10等 ───────────────────────────── 粗纤维┄┄16.8┄┄┄17.4┄┄┄18.8┄┄┄19.7┄┄┄20.1 ┄┄┄┄┄16.3┄┄┄17.4┄┄┄18.6┄┄┄20.1┄┄┄20.5 ───────────────────────────── PH值┄┄┄5.08┄┄┄5.05┄┄┄5.01┄┄┄4.97┄┄┄4.88 ┄┄┄┄┄5.06┄┄┄5.04┄┄┄5.00┄┄┄4.98┄┄┄4.91 ───────────────────────────── 透光率┄┄38┄┄┄┄40┄┄┄┄41┄┄┄┄43┄┄┄┄46 ┄┄┄┄┄37┄┄┄┄39┄┄┄┄40┄┄┄┄42┄┄┄┄48 ───────────────────────────── 表中每项上下2个数分别是1991年和1992年标准样的测试值。从上表可看出,随着茶样等级的下降,粗纤维含量相应增加;茶汤的酸性也有规律地增强;透光率亦逐渐提高。 粗纤维含量的高低与茶叶嫩度呈负相关关系。而茶汤的PH值,也是随品质的下降而下降,这是由于嫩度越差,茶叶有机酸含量越多,氢离子浓度也较高之故。在偏酸范围内,品质较好的乌龙茶,其茶汤的pH值均在5.0以上,低于pH5,酸性越强,品质越低。嫩度较高的茶汤水浸出物比嫩度较低的多,故其透光率就显出略低于嫩度较低的茶汤,所以透光率和叶底嫩度也是密切相关的。 结果表明:粗纤维、pH值、透光率的高低,能直接反应乌龙茶叶底嫩度情况。叶底嫩度在一定范围内又和成品茶品质呈正相关。因此,可借以鉴别乌龙茶品质的依据。
|
 |
上一篇:
印刷适性:有的放矢控制润版液pH值
下一篇:
重视茶园土壤的急速酸化和改良
【返回顶部】 |
|
|
|